人脸识别是近年来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机器视觉、神经网络以及认知科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嫌犯识别等)、安全验证系统、信用卡验证、医学、档案管理、视频会议、人机交互系统等各个方面。人脸识别还广泛应用于考勤、访客管理、酒店、安防、公安、金融、机场、地铁、边防口岸等多个对人员身份进行自然比对识别的重要场景。
随着AI芯片的算力发展,越来越多的摄像机开始在前端集成智能人脸算法,在前端支持人脸库布控,并实时在前端实现人脸比对,这样的摄像机叫人脸识别摄像机。人脸识别摄像机能够实时实现前端人脸比对识别并响应,在安防布控、智慧园区、大型商超会员权益管理、及政府民政管理等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搞清楚人脸识别摄像机的概念和应用场景,在实际产品采购和交付时,供需双方还是会存在诸多困扰和问题。需求方的困扰可能是“我说‘人脸识别’,是你说的‘人脸识别’吗”、“我有需求,但我不了解如何评价一个人脸识别摄像机的好坏”、“他们宣传的功能和性能可信吗”;而供应方可能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我生产的‘人脸识别’摄像机,是你要的那个‘人脸识别’吗”、“我怎么证明我的产品靠谱”、“你们想了解哪些功能和指标”、“我的产品是人脸识别产品中的哪个等级产品”。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或AIIA)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四部委指导下的行业组织,成立于2017年10月,现已经拥有近500家成员单位。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军组织,联盟评估认证工作组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围绕市面上日渐增多的“人脸识别摄像机”开展了分级评估规范的编制工作,并基本定稿。这些评估规范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易诚高科等单位主导编写,云从、中兴、商汤、广电运通、微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诺基亚、澎思科技等单位参与讨论,凝结了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专家的集体智慧。
评估规范在给供需双方建立“统一语境”的同时,也规定了相关人脸识别摄像机的指标要求和评估方法并给出基础级、通用级及增强级分级标准,主要包括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及相关评估方法等两大方面,涉及人脸检测率、人脸抓拍重复率、人脸误检率、人脸识别召回率、人脸识别误报率及支持人脸库大小等诸多核心指标,以及其他评价与产品特性相关的功能、性能、安全等要求。人脸识别摄像机智能化分级评估规范的目录见下图。
后续,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将进一步就“人脸识别摄像机的智能化分级”展开讨论,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并积极参与“人脸识别摄像机智能化分级”的评估规范制定以及未来评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