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动态

News & Events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交通+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Nov 20, 2019

为把握交通行业与信息通信新技术融合发展机遇,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全面赋能交通系统,提升交通各领域运行效率与服务质量,经过前期筹备,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正式成立交通+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委员会(以下简称“交通委员会”)。

全景4.jpg


2019年11月10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交通+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高自友,中国交通报社社长兼书记蔡玉贺,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闫学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黄海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王云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关积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副秘书长王爱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研究员戴未央,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总体组组长孙明俊,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交通运输部科技创新基地主任邵春福,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马寿峰,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与安全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魏运,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秦勇,同济大学教授孙立军,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关宏志,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高级工程师徐林海,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新勇,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TOCC)研究员张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IT标准专利部部长尤昉,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东部中心执行副总裁邹叔君,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信息化部总经理刘海舟,微诺时代(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军等国内交通、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近百人参加了交通委员会成立大会。大会由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闫学东主持。

20191120874302.jpg

王志勤副院长在交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发表致辞。希望交通委员会能够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推动产业界持续开展人工智能的应用推广,为交通行业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智能化服务,同时加强创新,促进交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取得新突破。今后交通委员会将在联盟的支持下做好相关领域工作,进一步发挥好“政产学研用”之间的纽带作用。

20191120947179.jpg

王爱华副总工程师介绍了联盟整体情况、交通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及委员情况。目前联盟共有10个工作组、2个推进组和3个委员会,今天成立的交通委员会是联盟第4个委员会,委员会的设立是为了推动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落地推广。交通委员会由主席团、专家委、秘书处等机构组成,后续会根据业务方向设立相应的工作组、项目组。

20191120163461.jpg

高自友教授介绍了交通委员会的工作情况,包括交通委员会成立的工作宗旨、主要职责、工作内容和近期工作。交通委员会以国家政策为支撑,联合相关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国内外产业资源,推动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落地。近期交通委员会工作重点主要有如下内容,启动“人工智能在交通业务领域应用指南”报告编制,召开交通+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研讨会,推动标准、技术应用、城市交通、轨道交通等一系列工作组的成立等。

颁发聘书.jpg

交通+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副主席


颁发聘书1.jpg

交通+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颁发聘书2.jpg交通+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委员会专家委主任、副主任

颁发聘书3.jpg

交通+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委员会专家委委员

聘书颁发4.jpg

通+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副秘书长


王志勤副院长、高自友教授向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交通+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委员会主席团、专家委、秘书处委员颁发聘书。

王飞跃.jpg

王飞跃教授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平行交通与交通5.0:迈向智慧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王教授旁征博引,在简要讲述IT技术和工业技术发展的历史后,引出平行系统和平行智能的概念,并提出集人工系统(Artificial Systems)、计算实验(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与平行执行(Parallel Execution)为一体的ACP方法是实现平行智能的有效途径。由此进一步引申出平行交通系统的概念,即软件定义的交通系统,人工交通系统与物理交通系统合二为一,目前这一系统已在青岛市投入使用。最后,他对未来的交通5.0时代进行了展望和畅想。


赵新勇.jpg

赵新勇副总裁在会上分享主题演讲“创新智能交通,助力车路协同”。传统智能交通系统采用“感-传-知-用”的架构,由于缺乏“边(边缘计算)”这一层级,导致数据存储、分析和计算的压力几乎全部集中在平台层,会影响“人-车-路-平台”之间的信息交互。车路协同系统中道路要承担更重要的功能,需要进行感知升级、通信升级和计算升级。应该以云托管为核心,云、边、端协同发力,营造车路协同创新大环境,实现智慧城市愿景。

张可.jpg

张可研究员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统筹构建综合交通运行监测服务体系”。他认为该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以下方面:统筹资源,建立全社会资源统筹利用机制,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体系;精准感知,积极推进从运行状态宏观监测向个体出行链精准感知的方向发展;协调调度,建立并逐步完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及其技术支撑体系,切实提升协调指挥调度能力;交通大脑,持续深入开展交通运行大数据的分析应用,打造“城市交通大脑”;一体服务,政府与交通运营企业、互联网企业联手打造一体化出行信息服务。

孙明俊.jpg

孙明俊主任在会上介绍了“人工智能在交通业务领域应用指南”报告编制工作。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梳理交通业务需求,找到交通领域待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针对典型高频场景输出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交通行业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成立大会之前已组织召开指南编制启动会,已有多家交通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机构、企业参与进来,预计指南将在明年2月份择机对外公布。

闫学东.jpg

最后,闫学东副校长做会议总结,他表示“交通+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委员会”的成立,有利于融合交通领域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资源,推进我国新一代智慧交通产业良性发展,欢迎更多交通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加入委员会,共同参与到这项事业中。

关键词: 交通 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委员会

访问人数:4274
咨询电话
13552233274
邮箱
wanghongjing@aiiaorg.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