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终端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多智能体协同在智慧物流、交通运输、工业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和发展前景。实际应用中协同智能的实现,需要有针对性的、任务驱动的可靠、有效的网络架构作为支撑。
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组织下,北京大学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十余家参与单位共同编制《面向中低速移动智能体协同的应用场景和网络需求》。该标准于2020年11月启动,经过联盟多轮工作会议讨论和标准修订于2022年3月完成定稿并正式发布。
本标准规定了中、低速(≤30km/h)多智能体协同的应用场景以及网络需求,针对智慧仓储、智慧码头、智慧社区与智慧校园等具有代表性特征属性的多智能体协同应用场景展开说明,定义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动态多智能体协同的总体框架和协同策略,并对其具体应用及部署需求进行阐述,提供了异构化协同网络中的通信传输和计算服务的标准,可以指导不同场景下多智能体协同系统的有效互联协作,可以为支撑动态多智能体协同系统有效互联协作的网络协议提供参考,对多智能体协同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动态多智能体协同场景的总体框架图如图1所示。
图1 动态多智能体协同总体框架图
本标准包括智慧仓储、智慧码头、智慧社区与智慧校园四个具有代表性特征属性的动态多智能体协同应用场景:
1. 智慧仓储
利用多智能体协同方法,可以优化智慧仓储场景中AGV(自动导引运输车)任务时序调度、路径规划、自主避障等任务完成的效果,高效处理多车间的资源冲突,提高物品搜索和拣选任务的执行效率,从而推动物流仓储产业的快速发展。智慧仓储中动态多智能体协同通过分布式AGV采集环境信息,并经过通信系统后汇聚到控制中心,进行智能化调度决策,如图2所示。
图2 智慧仓储多智能体协同系统示意图
2. 智慧码头
智慧码头主要实现智慧化的管理决策、自主化的垂直装卸操作和水平运输服务,主要包括桥吊自动化生产、堆场实时远程作业、无人集卡自动导航驾驶等。无人集卡在自动化码头自主作业,即在智能决策的基础上自主识别确认作业对象、作业目的,并高效完成作业任务,如图3所示:
图3 智慧码头多智能体协同系统示意图
3. 智慧社区
随着新一代科技革命的发展,以多智能体为核心的智慧社区成为未来社区发展的重要方向。智慧社区融合多智能体协同架构,整合社区管理、服务、产业等一系列的管理体系,完善社区公共服务,配备利民便民的智能化设施。智慧社区场景中的多智能体协同的主要特征在于人与智能体的协同,包括根据社区巡检AGV和摄像头车路协同实现智能安防、通过AGV智能配送实现社区配送等等。通过智慧安防、智慧超市、社区配送等具体应用场景,可以全方面体验智慧社区中人与多智能体协同带来的便利,如图4所示:
图4 智慧社区多智能体协同系统示意图
4. 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是基于大数据,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实现的管理平台,以此为基础,能够为学校学生活动,文化建设,校园生活和教育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提供更大的平台,提供诸如智慧图书馆、智慧课堂等服务,对学校进行智能化管理。
期待本标准可以为推动多智能体协同产业发展和进步贡献更多力量,欢迎更多优秀单位和专家加入我们,请联系联盟开展探讨交流合作。
资料下载